從事化學工藝30余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揮灑在崗位上,以一股“拼勁、干勁、韌勁、闖勁”書寫著自己的不平凡故事,詮釋著敬業、專注、精益、創新的工匠精神。
刻苦學習鉆研技藝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1993年,虞孝云從湖南省常德市技工學校分配到湖南海利常德農藥化工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化學操作工。
剛來的時候,虞孝云只是中技學歷,很好玩,上進心不強,直到有一天,和他一起分來的好友因為勤奮好學努力工作被公司提拔為副主任時,他既羨慕又慚愧,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定要好學,一定要學好”,他鉚足勁,開始學習充電,一方面他積極參加成人高考提升自己的學歷,另一方面他刻苦鉆研技術,常常向同事、師傅請教,不懂的地方反復問,多次問,有時出現一個同樣的問題問上2遍,成了有名的“問題”專家,他常常利用坐車的空閑翻翻書,回到到家里也抽空學習,成了妻子和兒子口中的“勤學老公”“好學爸爸”,正是憑著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他從一名普通的化工操作初級工成長為高級工、技師再到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技術證書滿滿,他被公司提拔為主任工程師兼技術管理部副部長,獲評“常德市高級人才”稱號。
技術創新,挺膺擔當
“做公司技術創新的踐行者、突破者、引領者”“我是黨員,必須要敢于擔當”這是虞孝云矢志追求的兩條座右銘。
“虞部長,氯溴蟲腈中試裝置?實現收率太低了,不符合客戶要求呀,能不能想辦法解決?”當公司領導把這個問題交給他時,他也一度迷茫,他深知這個項目的艱巨難度,但再難也必須拿下,虞孝云暗暗下定決心,必須攻克這個難題。于是他放下了家里事,搬到了公司宿舍,記不清做了多少回實驗了,但失敗總是接踵而至,屢敗屢戰,他和他的技術團隊“泡”在了實驗室,經常挑燈夜戰,每天他最先而來,最晚回去,加晚班到10點是家常便飯,最晚一次2點多,連續一個多月,終于成功解決了難題,溴蟲腈中試生產收率80%,環己磺菌胺中試生產收率65%,該項目通過了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組織的項目綜合評價驗收。因此他也成為國家“十三五”重點科研項目《連續溴化氧化技術及氯溴蟲腈產業開發》的成員。
他的技術創新佳績可圈可點。主持完成了海利集團《二氯化硫及硫雙威新工藝中試項目》《高品丁硫克百威中試及產業化項目》《吡唑醚菌酯中試研究》等十余項中試研究,其中硫雙威產品達到高品質硫雙威的質量要求,高品質丙硫克百威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對推進我國低毒農藥的發展,清潔生產的技術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產品質量超過國外FAO標準。吡唑嘧菌酯項目順利通過了湖南省經信委專家組驗收。他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10項,正在申請2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完成成果鑒定3項。
薪火相傳,無私奉獻
公司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虞孝云深諳其中道理,積極推進傳幫帶工作,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和經驗。
2024年7月的一個夜班,虞孝云師徒二人進行“二氯化硫中試研究”實驗,酷暑時節,在車間工段,徒弟在記錄著數據,虞孝云觀察著壓力與流量,“師傅,半個小時了,反應溫度只比平常高了一度,應該不要緊吧?”“不行,高一度勢必會影響產品含量和質量,必須精準控制”,就這樣,他們連續在反應釜旁邊工作了2個多小時,忍受著炎熱和蚊蟲叮咬,直到反應釜的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自己有技術很開心,但大家都懂了才更重要。”虞孝云說,看到同事們成長為技術佼佼者,自己更堅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為了幫助新人快速掌握核心技能,虞孝云對每個化學工藝技術人員提出了“三步走”要求:一是學習理論要熟,二是掌握技術要精,三是解決問題要準。“化學工藝工作如走鋼絲,必須一步一步,嚴謹細致,來不得半點馬虎。”虞孝云常用這樣的比喻,讓抽象的技術規范變得生動可感。在他的培養下,公司的技術骨干遍及各個車間,已成為公司發展中堅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在推動海利常德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虞孝云必將持續發揮好工匠精神,傳承薪火,再接再厲,續寫輝煌。